洁粉伦杂志网

77年儿童时代杂志,70年代儿童杂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77年儿童时代杂志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77年儿童时代杂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八十年代的的中专生活是什么样的?

八十年代的的中专生活什么样的?

我是1983年高考考入地区工业学校的。说时代也好,说命运也好,总会作弄人,就差那么几分。即来之则安之,以“一切不忘人民养育恩"为宗旨刻苦用心。入学前先迁户口(农转非),那时还交了二百斤的公粮(指标),入学后每月有11.3元的助学金,但都是以三十六斤饭票及5.7元的菜票领取,早餐2两稀饭加一个馒头(2两)辅以三分钱的咸菜,炸虎皮椒6分一个,粉蒸肉5毛一份。每学期交学杂费(含书本)十至二十元不等,每个月还得向家里要十多元的菜补及零花钱,周末有时乘2路公交车车票6分钱进5公里的市内,柏油路两旁是梧桐树,稍开外便是大片大片的农田。一个年级两个班共一百零五位,全部来自本地区所辖的七个县,有时上大班课,带上凳子到另一个班上听课,给我们讲高等数学的是一位湖北教育学院毕业貌美如花的未婚代老师,在迎新晚会上唱了一首知道不知道》,歌词好像是“山青水秀太阳高,……为了那心上人,睡呀睡不着,三脚二步跑呀跑赶到土地庙,……我情愿陪着他陪到老,除了他我都不要,他知道不知道!但我知道的是她真的表扬了我,课本上有一习题,大意是求证函数某某在某点无极限,“除了某某某同学你们全都没有做对!"当她念到我的名字时,脸都红到耳根了,我知道这是暗恋爱慕的力量在作祟。那时没有军训啥的,用体育课教一套《少林罗汉拳》代替了,以至于后来下晚自习后溜到在建工地一口气单掌断砖二十余块。当然也包含那堆《武林》,《中华武术》《气功》杂志的功劳。那时特崇拜李连杰,李志洲,赵长军,南拳王,那时学校的蒸汽锅炉澡堂每周二,五,下午免费开放,周末在食堂里看《上海滩》,《霍元甲》,《陈真》,再向虎山行》,过的还是蛮惬意的。记得八四年的元宵节前,学校买单(每人次2元)在***场乘飞机(双层翅膀的那种)在孝感上空盘旋观光十五分钟。毕业后抢在元旦前在人事局报到,竟然多出了一年工龄!而分配应该是***干,复,退,同等级的吧,企干21级。

我是七十年代末的中专生,下乡三年的我在母亲的劝说之下,放弃了进厂的机会去读了两年师范,那时的师范不用交学费,国家还包生活费,毕业了烟都不用花一支就直接分配。与现在相比幸福多了。

77年儿童时代杂志,70年代儿童杂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是87年以全乡第一名的成绩考上的中专,那一年我们乡考上了2人。毕业后91年分到事业单位,享受国家干部待遇。我们那一个班,现在多数人已经是高工,研究员,最差的也是工程师了,还有几位干到了副处级,没有更高的了。总体来说还不错吧,现在都是单位的中坚力量了。

谢邀•ᴗ•

八十年代的中专生和中师生多是一些优秀的寒门学子无奈的选择

77年儿童时代杂志,70年代儿童杂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每个乡村初中能考中几个中专生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我们这里想考中师,需要是应届学生,每个乡只有一个名额,可想而知竞争压力有多大!

放到现在,这样的学生应该随随便便就能考个211学校吧,985是不是也有可能?

77年儿童时代杂志,70年代儿童杂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本人所在的县城,好几所学校(包括初中、小学)的校长都是曾经的中师毕业的。

当时尤其是农村学生,热衷于考中专的原因基本都是,念高中再念大学周期太长,多数家庭无法负担,也不必指望老农民能看到多远以后。

所以很多农村的初中学生,为了考入中专,在初三补习三四年才勉强考入,放在现在无法理解吧!我见过有补习六年才考中的!

在县城高中里,就是所谓的“高考漏子”去中专啦,当然依然有分数限制的!

中专有生活津贴,省一省可以填饱肚子,维持学习没太大问题,等毕业就包分配,一辈子铁饭碗衣食无忧,通过求学改变了一家人甚至整个家族的命运,多少农村学生梦寐以求的呀!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77年儿童时代杂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77年儿童时代杂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fpsw.com/post/60128.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