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食品科学杂志的编审环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食品科学杂志的编审环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清朝人口爆炸式增长,从7000万激增到4亿是因为国家富裕吗?
古代作为农耕基础大国但凡人口激增肯定是国土面积增加,战乱减少,可耕种土地增加,多种因素之下才能使人口大幅增加。
就像民国时期经常说四万万人民,1949年大陆人口5.4亿。
我国人口从5000万到1亿,用了1739年,清乾隆年间是人口发展的第一个***,从1亿到4亿,增加3亿用了差不多100年,1840年到1949年,人口从4.1亿增加一到5.4亿,只增加了1.3亿,1950年到1995年,是发展的第二个高峰,不到半个世纪,人口从5.5亿增至12亿,净增6.5亿。20世纪中国人口从4.26亿增至13亿,增加了8.74亿,占世界人口大爆炸的近1/6。如果世界人口大爆炸是指从1950年至1995年,世界人口从25亿增至55亿,增加30亿,这期间中国人口增加6.6亿,占世界人口的1/5强。
所以战乱是造成人口减少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回到题主问题,清朝国土面积增加,到乾隆年时期国家结束大规模战乱,人民得以休养生息,人口激增,清朝末期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是战乱时期,人口增加缓慢,新中国成立后的和平发展时期再次人口暴涨。
人***炸式增长,是食物多样化的结果,和国家富裕不富裕没一点关系!别把富裕和人口增长挂钩!
清朝人口增长大部分原因是因为中国引进了红薯和玉米、土豆等作物,并使这些农作物得到种植普及,这种高产农作物,解决了人口增长必须的吃饭问题,这是主要原因。
当然和平环境也是增长的原因之一,没有和平环境,天天战乱频繁,人口死亡率大于增长率,人口也不会有增长!
但大部分原因是因为高产农作物的种植普及,这是最基础的原因,跟经济和富裕程度没啥关系!
清朝在两百多年间,人口由七千万激增到四亿多,究其原因主要是:
一是引进了玉米、土豆、红薯等作物,粮食产量增加了,这是人口激增的保障(没有这一点是根本不可能的)。
二是相对来说国家战乱不多、内部***不大,尤其是***战争以前,所以民众能得以休养生息。
三是君主有励精图治之志(尤其是康乾前后),民众有自强不息之愿。
是国家富裕使得人口有了爆炸式增长。
题主的问题是有时间区间的。这个人口增长是指从顺治年间的约七千万爆炸式的在道光年间增长到了四个亿,时间跨度为一百多年。
这个时间跨度包含了康乾盛世,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这是一个大一统的时代,疆土辽阔,民族团结,医疗水平有了极大改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解放,人口有了长期增长。
尤其是雍正时期的“摊丁入亩”政策,再加上红薯,土豆等外来粮食作物的引入,使得底层老百姓可以多生娃,多种地,所以就有了人***炸式增长。
与同时期的世界各国相比,清朝也是世界大国,综合国力属于第一档的存在,也就有了“天朝上国”的自称。
国家富裕?清朝确实富裕,每年的税收是明朝的十几倍。但清朝和之前的很多朝代一样,都是国富民穷。还记得那个“33两白银”的故事吧,清代一个农户年收入33两银子,支出35两。所谓的盛世也不过是一个饥饿的盛世!
那清代的人口为啥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呢?先说两个大家比较熟知的解释。
一是粮食产量的提升
这就要说到大航海打来的全球***了。南美的作物经海洋传遍了全世界,玉米、红薯、土豆等等,尤其是薯类作物。“一亩数十石,胜种谷二十倍”、“润泽可食”。薯类凭借其高产量、高热量成为了之后中国人的主要口粮之一。
从史料记载,薯类传入中国大概是在明朝万历时期,但主要在靠海的边境地区,例如广东和福建,后因为战乱导致没有大规模推广。清初,随着社会逐渐稳定,开始大规模地向内地推广,到了乾隆时期,中国的粮食产量达到历代之最!
不过因为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人均粮食产量确实历代最低,人民仍处于饥饿之中。所以很多人调侃所谓的盛世不过就是“土豆盛世”罢了。
二是政策的改变
雍正皇帝是个牛人!他敢于动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就是敢为天下先。其最大的一个改革就是“摊丁入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食品科学杂志的编审环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食品科学杂志的编审环节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