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粉伦杂志网

考古与人类学科学杂志,考古与人类学科学杂志***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考古人类科学杂志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考古与人类学科学杂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十大考古期刊?
  2. 考古学中经常用到的碳十四测年断代的原理是什么?

十大考古期刊

考古专业期刊主要有《考古》、《文物》、《考古学报》(以上三种被习惯性称为中国考古学“三大杂志”)、《考古与文物》、《中原文物》、《华夏考古》、《江汉考古》、《四川文物》、《北方文物》、《东南文化》、《南方文物》、《文博》、《文物世界》、《文物天地》、《中国历史文物》、《故宫博物院院刊》、《中国陶瓷》、《农业考古》、《南方民族考古》等等

考古学中经常用到的碳十四测年断代的原理是什么

因为碳有同位素,同位素当中的碳十四半衰期长达5730年,可以通过观测碳十四来推算文物的年限。就像你坐高铁不知道车速,但你可以通过道路两旁树木的移动速度来反推算车速。碳十四相当是一个参照物。

考古与人类学科学杂志,考古与人类学科学杂志官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至于具体碳十四的原理,下面已有更优秀的回答,这里就不重复了。

这里补充一下,为何选择碳十四,因为地球上的生物是碳基生物,生物体内都含有碳,平时我们说的有「机」无机、吃的叫「碳水化合物」,当中的区别就是「碳」,正因为碳的广泛性,所以才选择碳为参照物,来测算挖掘出来的古生物化石年限。

但是碳十四测算是相当有局限,只能推测年限在5万年内,并且误差还相当大。

考古与人类学科学杂志,考古与人类学科学杂志官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例如测算地球生命时,就***用的是,在测算当中,这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由于发现数据无论如何都出现莫明其妙的误差,怀疑样本受到铅污染,于是深入到深海***集海水样本,又深入到北极***集原始冰块,经过对比,从而揭发出一项人类生态灾难,当时世界所使用的含铅汽油,令我们的世界已经深受铅污染,而铅是有剧毒的。这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不断坚持和努力,才促使石油公司放弃生产含铅汽油,并因此大大推进了世界的环保事业。

碳14测年法是根据自然界中碳14衰变的程度来计算出样品的大概年代的一种测量方法。这一原理可以用来测定有机物的年代,不过只能测定至今约60000年左右的有机物的年代。对于超过60000多年的样品,由于碳14含量非常少,所以测试结果会变得不靠谱。

碳14年代测定法由美国科学家威拉得·利比发明,威拉得·利比也因此获得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碳14是碳的放射性同位素,碳14的半衰期为5730±40年。碳14 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形成含碳14的二氧化碳,并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以及食物链进入生物体内。

考古与人类学科学杂志,考古与人类学科学杂志官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碳14是由宇宙射线撞击空气中的氮原子所产生,其在大气中的丰度基本保持不变。通过生物的新陈代谢,我们认为生物体内所含碳14的比例与当时大气中碳14的比例几乎是一致的,并且生物体内碳14的形成和衰变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的。当生物死亡时,动态平衡被打破,生物体内的碳14因衰变含量减少,所以通过测试样品中碳14与碳12的比例,就可以估算出样品的年代,不过仍存在一定的误差。碳14测年法在我国有被用来进行夏商周断代工程。由于大量考古文物都是无机物,因此碳14测年法的用途也不是太广泛。碳14测年法的时间范围足够用于人类考古了,如果需要更古老的测定,可以用其他半衰期更长的放射性元素

点赞与关注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尽信书不如无书!

别看常常看见哪一次考古,用碳14测是什么年代,其实,几乎没有一次人类文明活动考古,完全依据碳14检测结果作结论。

根本原因是,在理想状态下,碳检测结果准确,在实验环境,检测结果误差比较小。而在大自然界,成百上千年就可能是沧海桑田,那可不是卫生干净有人管理的的实验室。

碳的化学性质,只是比较稳定,不是绝对稳定。例如,最简单的条件足够,碳既可以自燃,石墨可以成为金刚石。

所以,有几百年几千年历史的考古现场,谁敢保证洪水地震泥石流地热等等因素,从来没有改变过考古现场的化学、温度等环境,就像实验室一样永恒不变?从而老老实实规规矩矩地等着碳14斯条慢理衰变,等着人类发现。

还有,几千年几百年之内,如果考古现场周边发生草木失火,增加了周围与泥土中的碳含量,对碳14半衰期速度的影响,则无法估量误差。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考古与人类学科学杂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考古与人类学科学杂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kfpsw.com/post/82913.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